之前在 Github 上看到个情人节表白页,感觉还挺有意思就也部署了一份。可以看到,网页模拟了一行行输入代码,用 CSS 实现爱心动画的过程。随着代码输入,还能实时预览效果。
故事以一张空白网页开场,程序员葛戈使用注释,介绍了前端工程师的工作内容。为了便于理解,程序员葛戈开始飙代码,实现了个简易代码编辑器和预览面板,然后是画 ❤️ 的过程。当然,最后少不了一阵表白。
七夕前一天晚上,截了个图发到知名墙外社区 V2ex 的程序员专区。有点担心这小把戏是不是有点 Too Naive ,毕竟是极客社区啊!!评论区出现的不友好回复似乎印证了想法。不过今天看了看数据,发现好像不完全是那么回事,且看分析:
首先看整体访问情况: 访问集中在七夕当天,上周访问总量 973

明细1: 通过单聊分享来源的访问人数 81,这个数字差不多反映的是被表白者访问量

明细2: 通过单聊分享来源的访问次数 156,可以看出,有不少重放的,大概是觉得有意思重新看一遍吧

明细3: 性别分布女 148,假定使用这个页面表白的都是男向女,那么 148(访问总数) - 81(通过单聊分享进入) = 67 ,大概是通过 V2ex 帖子进来的女访客。大致得出:V2 社区的程序员专区,对七夕话题感兴趣的女用户大概占比 67 / 973 约 7%

明细4: 这个是自己搭的统计平台收集的数据,URL 中的 scene 参数,是小程序的场景值。
先看第三行,scene=1011,代表的是 “扫描二维码” 进入该页面的访问数,“唯一浏览量” 288。和小程序数据统计 “we分析” ,通过 “线下扫码” 的访问人数 285 基本一致。
再看第六行,scene=1007,代表通过 “单人聊天会话中的小程序消息卡片” 进入页面,访问人数 78 和 “we分析” 的 81 也差不多。重点看 “平均停留时长” 00:02:05 ,结合表白动效播放时长 1分15秒,可以看出:被表白的妹子,除了看完完整过程,还停留了一些时间,大概是上划学习代码?😂 因为如果页面刷新重播,时长会重计,并且访问次数加一,归到明细2那里。

有些事情看似没有意义,去做了才能发现收获,不必带着目的去做每一件事。
透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,V2ex的用户分层其实跨度也挺大,老鸟有之,新手也不少。所以很多事情还是不能单凭自己的经历,想当然的以为别人对同一件事会抱有同样看法。
收获二:H5 页面套一层小程序的壳,就可以获取到比 web 更多维度的统计信息。
通过这件事,还认识到:对于不友善评论,也不能太过“佛系”,如果一直不回以颜色,有些人就误以为自己也可以往上堆一坨奥利给。意识到这一点后,多年前观摩骂战学会的三拳两腿算是派上了用场,而且成效明显 😁
口水白白流淌 板砖为谁乱放? via:网络慈父和菜头